互聯網使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,也鑄就了市場的更多可能性。從前些年玩“免費”,到近些年玩的“共享經濟”,都是火得不得了!如今的“共享經濟”更是花樣百,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目前國內的商業環境。不過,隨著“共享經濟”熱度攀升,“偽需求”、“偽共享”讓市場虛火旺盛。這也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,“共享經濟”到底是商業和社會的變革,抑或只是被資本“玩壞”的游戲?
究竟什么是“共享經濟”?
共享在網絡生活中非常普遍,從文字、圖片到視頻、軟件,共享行為無處不在。隨著社交網絡的日益成熟,當前共享內容已不再局限于虛擬資源,而是擴展到房子、車子等消費實體,形成了新一代的商業模式“共享經濟”。
共享經濟本質就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,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。對于供給方來說,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,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;對需求方而言,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,而是通過租、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。
從義來看,共享經濟就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,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。
“共享經濟”有哪些表現形式?
共享經濟的模式已在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生活,從共享單車、汽車,到共享充電寶、雨傘、籃球,從分享住宿到辦公空間,到分享知識、技能、勞務……分享經濟為人們提供了更經濟、更多樣、更便捷的服務。
可以說共享經濟模式已無處不在,不管你愿不愿意,它就在那里,如同雨后春筍一樣不斷涌現出來了。
比如現在“共享洗衣機”也來了。在五月中旬,上海街頭出現一組帶洗衣及烘干功能的自助洗衣機,引起媒體與市民的熱議,由此“共享洗衣機”這一概念被傳播開來。不過,類似于這種形式的自助洗衣機,早在2011年左右在一些大學宿舍區早已出現,隨后又陸續出現在工廠宿舍區等多人合居場所。隨著“共享經濟”這個概念的形式不斷擴充,直到今年,“共享洗衣機”才進入大眾視野。相對于早期的自助洗衣機,“共享洗衣機”又是如何運作的呢?
“共享洗衣機”是怎么回事?
在上海徐匯區的正大樂城商場附近就有這一批共享洗衣機,這些共享洗衣機由三個滾筒箱體構成,8kg、18kg兩種容量的洗衣機各一臺以及一臺容量18kg的烘干機。8kg洗衣機每桶收費20元,18kg每桶收費40元,烘干收費10元。兩種容量的洗衣時間均為30分鐘,烘干時間為15分鐘。除了能現金支付使用費外,還支持微信與支付寶支付。
同時共享洗衣機自備洗滌劑,用戶可以根據屏幕上所顯示的金額,選擇自己需要的服務內容洗滌,付費后按下綠色啟動按鈕便可開始清洗衣物。這類共享洗衣機適合重量大、體積大且不易清洗的窗簾、被單等物品的洗滌和烘干。
還有一類就是的小型共享洗衣機,用戶拿微信或支付寶掃一下二維碼,將臟衣服丟入,點擊確認,洗衣機便開始工作。清洗分為快洗、標準洗、大件洗3種模式,且帶有殺菌、烘干功能,單次費用分別為2元、3元、4元。用戶在手機上可看到洗衣機工作狀態,可下單預約,衣物洗好后,手機會立刻收到取件提示信息,方便快捷,無需現場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