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北京青年報》近日報道, 廣西藝術學院男女學生共用洗衣機遭吐槽:內衣褲和襪子一起洗,甚至有學生連球鞋都丟進去……引發衛生擔憂。有男生說,拿衣服時看到他人的私人物品,覺得有些尷尬。另一男生坦言自己花錢洗衣服,想洗什么都可以。
隨著共享經濟興起,共享洗衣機出現在高校、酒店等各場所,著實為人們提供了便利。然而,筆者以為,共享洗衣機既是多人使用,就應有一套該領域的衛生安全標準。
一方面,衛生安全標準是行業從業者的一道“警戒線”。
與充電寶等產品不同,共享洗衣機會接觸貼身衣物,有可能成為新的病菌“傳染道”,其清潔程度與使用者身體健康關系密切。據報道,亞利桑那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Charles Gerba介紹,“如果洗衣機里洗的全是內褲,水里會有1億大腸桿菌,而且會傳播到你下次洗的衣服里?!惫蚕硐匆聶C行業從業者有責任為用戶提供方便和衛生的服務。
若行業內缺乏規范,會難以監督約束從業者行為,無形中也降低了行業準入的門檻。目前,共享洗衣機行業還處于一定的“自治”階段,還存在許多“未知”。例如,什么樣的洗衣機才能成為共享的?間隔多長時間就需要維護和清理?有沒有檢測其衛生的一套方案?……沒有“硬標準”,就會有人“鉆空子”,也無法為用戶的安全提供保障。
另一方面,衛生安全標準是使用者的一顆“定心丸”,也有利于提高使用者文明洗衣意識。
有的網友一邊感嘆于“共享洗衣機真方便”,一邊害怕不衛生而不敢嘗試。無論何種選擇,都體現了現代人對便利、資源共享生活的追求,對共享洗衣機的需要,同時對衛生安全要求的提高。與其讓從業者一個勁地宣傳自家產品如何衛生清潔,不如拿出一套業內達成共識的方案,讓使用者有參照標準,方能安心地使用。此外,一些使用者由于不知道洗衣服的衛生要求,將各種臟衣物混合洗滌,有可能對個人乃至他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。
衛生問題無小事。新興行業發展的同時,必然會帶來許多新問題,有關部門及行業內部人員應及時主動地正視問題,設立一套行業衛生安全標準,明確行業從業者職責,大力宣傳文明洗衣。唯有如此,才能讓共享洗衣真正地為現代人“分憂”。